7月22日,北京商报记者从百行征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行征信”)处获悉,为加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提升征信市场有效供给,2020年7月17日,央行征信中心与百行征信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7月22日,北京商报记者从银行业知情人士处获悉,近日,央行已下发《推动区块链技术规范应用的通知》及《区块链技术金融应用评估规则》,央行要求金融机构建立健全区块链技术应用风险防范机制,定期开展外部安全评估,推动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规范应用,开展区块链技术应用的备案工作。同时要求行业协会加强区块链技术金融应用行业自律管理,建立健全自律检查、信息共享等机制。
近日,在由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联合近百家银行举办的“2020中国金融科技创新大赛”中,重庆银行基于既有“风铃智评系统”设计研发的“反洗钱与反恐怖融资项目”凭借将大数据、知识图谱等先进技术与内控风险管理痛点紧密结合的应用创新,喜获“技术创新应用”银奖。
科技公司与银行等金融机构正加速“联姻”。7月15日,泉州银行、网商银行联合宣布,面向福建地区的小微企业和个体户,发放总额1亿元的“无接触贷款”免息券。这也是免息券这一创新模式本地化的首次尝试。在此背后,支付宝为代表的科技公司,和银行近来互动频频,通过“消费券”、“免息券”、理财直播等方式,多维度探索传统金融服务的数字化升级。
“疫情对我们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多亏‘科技贷’,资金及时到位,解决了大问题!”福建漳州一家提供食品安全链条追溯、农资监管及冷链物流管理等平台系统服务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负责人感慨地说道,今年以来,受疫情波及,企业经营压力明显加大,运营成本提高,出现资金缺口。
7月8日,北京商报记者获悉,日前,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与滴滴出行正式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共同研究探索数字人民币在智慧出行领域的场景创新和应用。双方期望通过建立合作关系,促进数字人民币在多元化出行场景中的平台生态建设。
金融业是信息科技运用的前沿行业。近年来,我国积极推动金融业数字化,鼓励数字技术赋能普惠金融。专家表示,数字技术的发展正在改变金融服务到达用户的方式,延伸金融服务半径,拓展金融服务类别,助力普惠金融健康发展。
票据贴现市场信息不对称、资源分布不均匀等问题,一度成为困扰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的难点,而票交所在去年5月推出的“贴现通”业务,很大程度缓解了这一矛盾。“贴现通”就是票据经纪机构受贴现申请人委托,在票交所的系统上进行信息登记、询价发布、交易撮合,之后由贴现申请人与贴现机构完成票据贴现。该业务的推出在规范票据市场的同时,也为民营和中小微企业拓宽了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
6月17日,央行上海总部官网发布消息,为贯彻落实《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银发〔2019〕209号)、《加快推进上海金融科技中心建设实施方案》(沪府办规〔2020〕1号),现启动上海市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创新应用项目征集工作,欢迎金融机构、科技公司踊跃参加。
在复工复产的号角声中,越来越多的中小微科技文化企业重燃斗志、逐梦起航。作为一家在科技文化金融领域独树一帜、引领创新的银行,南京银行以责任金融为己任,以“服务阶段领先半段,始终领先市场半步”为核心理念,在新时期不断创新科技文化金融产品和服务,优化自身科技文化金融服务体系,在江苏市场份额领先优势明显,上海、杭州等地品牌特色凸显,跑出金融助力复工复产的加速度。
非接触式金融,是指一种基于互联网、手机应用程序、客户服务电话等载体,不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发生物理接触的服务形式。这种服务形式,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备受关注,成为金融服务正常开展的重要补充。
当前,由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等为核心的数字技术革命正在世界范围内飞速发展。特别是在此次疫情中,线上购物、云教育、远程办公、线上医疗等新型“云”经济业态获得了历史性的发展新机。数字技术正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极大影响着产业端的发展。数字化转型成为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